今年以來,我局貫徹落實中央和省有關部署、全省、市及區農村工作、農業工作會議精神,在區委區政府大力支持下,注重農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,不斷夯實農業發展基礎,農村改革全面深化,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,農業農村工作“十三五”規劃開局良好。農業生產總值預測42.3億元,年均增長約5%;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預測16346元,年均增長約10%。
一、農業經濟數據
全區農作物播種面積53.7萬畝,其中水稻25萬畝,花生7.2萬畝、蔬菜21萬畝,玉米0.5萬畝。
生豬飼養量達35萬頭,其中出欄生豬18萬頭,存欄種母豬3.1萬多頭;三鳥飼養量1200萬只,其中出欄750萬只。季未存欄耕牛1450頭,奶牛1600頭,山羊10000頭。
全年預計水產養殖面積5.9萬畝,其中魚塘4.9萬畝,淡水養殖產量約4萬噸。
二、重點工作及落實情況
1、全面深化農村綜合改革。一是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,引導各地解決土地碎片化問題。全區已完成62個經濟合作社,3284戶16777.71畝承包土地的確權任務,部分村小組已完成審核公示程序,進入承包合同簽訂和頒證程序,年底前完成試點工作目標。正在制訂全面開展土地確權工作方案,爭取先進行土地整合,后開展土地確權。二是完善農村集體“三資”工作。開展農村集體資產“三資”清理工作,已完成全區“三資”清理核實工作任務,為農村集體資產實現全面公開和網上平臺交易打下基礎。三是做好了農村收益分配統計和減輕農民負擔監測工作,推進8個村委會開展農村社會化綜合服務平臺建設。
2、推進農業經營主體穩步發展。加大力度發展新型、有實力的經營主體,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、家庭農場和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。目前,全區引進培育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22家,今年10月底,廣東天農食品有限公司順利晉級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,成為清遠市首家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。全年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5個、家庭農場51個,組織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申報省扶持新型農業主體項目。有力地帶動當地農民就業,提高收入水平。
3、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體系。一是抓好動物與動物產品的檢疫工作。全區產地檢疫生豬22.831萬頭,家禽產地檢疫390.34萬只;屠宰檢疫生豬 32.551萬頭,菜牛、羊 0.9876萬頭,家禽 211.57萬只;累計共檢出病害豬0.0128萬頭、禽類1.6388萬只,均作無害化處理。二是抓好農產品例行抽查檢測。2016年,檢測蔬菜1464份,超標樣品25份,合格率98.29%
,確保我區農產品質量安全。三是加大農業綜合執法力度。全年出動執法人員1319人次,查處企業431個,搗毀窩點一個,貨值金額人民幣7200元,印發宣傳資料4.38萬份。
4、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。推動農業高效發展,促使傳統農業轉變經營方式。發展科技農業、生態農業、都市農業,充分用互聯網+的思維,促使農業從生產經營到銷售方式的轉變,抓出一批示范工程。我區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,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,以發展畜牧水產業為重點,以引進、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為抓手,促進農業生產要素集約配置、發展方式加快轉型和產業層次持續提升,基本形成了以清遠雞、烏鬃鵝、無公害蔬菜等為主導的特色農業生產格局。繼續推進農業“三品”工程,涌現了葡萄、蘭花、火龍果、山蘇等一批名優新品種,著力抓好基層農機推廣工作,示范推廣了蔬菜高效穴盤育苗播種技術、牧草養殖黑山羊技術等一批新型農業技術,引導我區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,打造了城區農業新亮點。
5、認真落實支農惠民政策。全區共落實各項惠農資金5943萬元,涉及中央良種、種糧直補、農機具、漁業柴油、珠江禁漁等,真正使廣大農民得實惠,調動了生產積極性。惠農政策廣泛宣傳,深入民心,補貼發放工作做好調查核實、張榜公示等環節,做到“公開、公平、公正”,真正使廣大農民得到實惠,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。
6、安全生產工作監督到位。一是加強禁漁期執法力度。2016年,漁政大隊出動執法人員682次,執法車輛258次,船103次,警告違法禁漁作業26次,查處電魚、偷捕案件5起,清理網具13張。其中查處違法電魚案5宗,處罰13000元,抓獲并拆解涉嫌電魚作業“三無”船舶多艘。二是落實農業機械執法力度。農機監理所集中年審區內農業機械341臺,并聯合公安機關開展路檢路查,打擊和取締“無牌、無照”的農機安全生產專項行動,通過安全宣傳教育、抓責任落實、加大執法檢查、及時開展隱患排查整改、確保了我區農機生產安全零事故。
7、做好廣清對口幫扶農產品對接工作。在越秀區對口清城區幫扶指揮部的幫助下,我局與廣州市肉菜市場協會、廣州市越秀區肉菜市場商會達成共識,簽訂《清遠市清城區“菜籃子”優質農產品供穗合作框架協議》,由我局推薦優質農產品生產企業,協會頒發“清城區供穗“菜籃子”優質供應商”牌匾,共同搭建農產品供需平臺,促進廣清雙方資源共享、協同發展。
8、“兩學一做”成效顯著。認真貫徹落實“兩學一做”學習教育,超前謀劃,精心組織,學習形式創新,結合“創文”“創衛”活動,積極組織在職黨員干部參與社區“雙報到”活動,通過勸導“門前三包”、美化環境、主次干道巡查等志愿者系列活動,進一步增強干部黨員意識,密切聯系群眾,切實發揮的在職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,營造了濃厚的工作氛圍。
同時,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黨建工作;加大依法行政力度;做好“兩建”工作并健全“雙公示”制度;積極配合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;切實做好各項相關工作。
三、主要存在問題
我區農業農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,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,主要有以下幾點:一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,競爭力不強,優質高效現代農業較少,大基地、大企業和大品牌較少。二是土地確權試點工作整體進度較慢,土地流轉規模較小,城郊型農業格局尚處在雛形;三是農業招商成效不大,農業龍頭企業不強,農業品牌少且知名度低。
四、2017年工作思路
1、積極推進現代化農業建設。一是堅持農業結構調整不動搖,積極推動農業與旅游業等相關產業互動融合,促進現代化農業建設。積極推動土地流轉和規模開發,重抓特色基地建設,促進農業區域結構、產業結構、品種結構的不斷優化,達到產業基地區域化、規模化。二是深入落實扶持農業產業化政策,大力扶持培育家庭農場、種養大戶、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,制定支農惠農的財政獎補政策。鼓勵有資金、懂技術、善經營、會管理的種養大戶、家庭農場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、農業龍頭企業等投資農業,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。積極引導各類規模經營主體,實現土地、資金、技術、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有效配置。三是著力引進和培育一批上規模、上檔次的農業龍頭企業,通過龍頭帶動,進一步發揮龍頭帶基地、基地帶農戶的作用,多方面推進現代化農業基地建設。
2、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。全面鋪開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,積極引導土地有序流轉,全面鋪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,建立權屬完整、歸屬清晰、保護嚴格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產權制度。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,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、家庭農場、農民合作社流轉,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。鼓勵農民采取互利互換、出租、承包、入股等方式,解決承包地塊細碎化問題,集中連片進行流轉開發。同時,健全鄉村調解、區級仲裁、司法保障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處體系,為解決土地流轉過程中發生的矛盾糾紛提供保障。
3、加強農村公益事業建設。將“一事一議”財政獎補項目與道路建設、飲水工程、村容村貌整治、農田水利建設等農村公益事業有機結合,先易后難,逐步覆蓋,對群眾受益面廣、村民積極性高、村級班子得力的“一事一議”項目給予優先支持。按照“村申報、街鎮審核、區審批”的程序,嚴格把好質量關,各司其職、各負其責,形成合力。下階段,繼續完成已批復的建設項目并計劃申請2017年的項目。
4、扎實推進農業環保工作。貫徹落實《清遠市清城區禁養區限養區畜禽養殖清理整治方案》和《清遠市清城區農藥、化肥面源污染治理方案》,積極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;配合申報“畜牧廢棄物治理項目”。進一步推進農村污染治理,改善我區生態環境質量,促進全區農業持續健康發展。
5、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。結合本地農村社會綜合服務站、基層公共服務平臺、黨務政務服務平臺基礎上逐步拓展功能,用3年時間,全面建設完善具有農業技術、農業機械化、農資農產品、農村金融、農村電商五大服務功能的農村社會化綜合服務平臺,為農業產業化、現代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撐,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農民增收能力。
6、繼續推進廣清對口幫扶工作。2017年,借助廣清對口幫扶的契機,進一步開展清城區“菜籃子”優質農產品供穗項目,通過搭建微信公共平臺、設立廣州市肉菜市場協會清城區分會等形式,利用現有農業資源優勢,助推我區優質農產品打通銷售渠道。